在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感受颇深。他们在助企纾困政策帮扶下更好稳生产,专注创新促转型,持续增资扩产,不断觅得在中国发展的新机。
政策支持稳预期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工厂组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对零件进行加工装配。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主要为高端装备做核心零部件配套,目前在京已有近6000名员工。今年以来,公司生产线始终平稳运行。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清介绍,疫情期间保生产,对原材料储备提出较高要求。“今年4月份在我们仓库不足的情况下,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紧急协调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仓库,还给予了租金补贴,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一季度增长超40%。“企业接下来将加大研发力度,我相信下半年会实现更大增长。”马海清说。
疫情之下“逆势”增长的外资企业还有江苏苏州的美资企业天纳克(苏州)减振系统有限公司。企业6月以来生产计划排满,预计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退税、外企境内利润转投资免缴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将企业本轮增资的成本回收周期缩短了14个月,稳定了发展预期。”公司总经理贺斌说。
贺斌表示,企业增资400万美元打造新生产线,投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3亿多元人民币。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召开多场外资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外资举措持续发力,帮助外资企业排忧解难。
创新转型促发展
6月13日,北京奔驰全新EQE纯电汽车在顺义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企业整车累计生产突破400万辆。“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北京奔驰全力加速电动化进程。”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说。
张正业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对于燃油车和电动车都有很大需求,为此企业建立了兼具高度数字化和柔性化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快速地制定或调整生产计划,同时满足燃油车或电动车的市场需求。
在中国市场开拓新兴产业版图的还有全球知名微生物体外诊断公司梅里埃集团,企业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江苏苏州打造体外诊断产品亚太区生产基地。梅里埃(苏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海表示,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绿色动力,为企业创造了新发展红利。
近年来,在华外资企业根据中国市场不断探索发展新路。今年面对疫情等因素的诸多挑战,企业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步伐。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5G等技术发展上,中国都位于全球前列。”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未来,面对中国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我们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入,加快云科技产品和功能的落地。”
增资扩产强信心
记者采访发现,多家外企正加大在华投资,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近期增资约600万欧元启动新增产能和安全环保技改项目,明年达产后产值可达18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这家全球知名涂料公司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在销售和生产等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投资策略不会因短期的业务干扰而改变,恰是疫情彰显了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能力,坚定了企业信心。”企业董事长钱捷表示,企业预计9月追回生产进度,全年销售额将高于去年的9.7亿元,达11亿元。
7月1日,三菱化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将在该区设立三菱化学共享服务中心,集约化管理在华业务。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野间元雅也表示,设立共享服务中心,将推动集团功能性总部事业探索创新,初步计划将集约管理22家集团公司的相关业务,未来还将通过应用数字化及AI技术,实现更多集约管理。
外企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近一年来,我们看到中国有力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马海清说,各地各部门相继发布一揽子支持外资企业发展的政策,这对在华深耕的跨国企业而言,无疑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