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买买买,古代人也玩“双十一”

“双十一”买买买的日子又到了。其实,古代也有“双十一”。也许有人之处,就有交流互动和欲望创造吧。古代的“购物节”,它们最早,或叫做“集市”。

那时没有快递、没有手机,不能随时下单,只有到了真正的“约定俗成好日子”,才能“人”与“货”集中于一地,是为“集市”。其实,我们现在的“双十一”,不就是一种“网上赶集”吗?

言归正传,集市的概念,或远在神农时代就出现。《周易·系辞下》曰:“(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也是成语“各得其所”的出处,大家你卖我买,各自实现愿望,高高兴兴来交易,心满意足回家去。

简直也算是最早的“逛街”了。

到了商周时期,集市初具规模。张演生曾在文章《我国古代的集市》中写道,《周礼》记载,周时我国集市大概有三种类型,早市,以行商坐贾大生意人为主;日中之市,以百姓为主;晚市则以小商贩为主。类比一下,也就是说,很久前就有了官方旗舰店和淘宝小店的分别,可能也有了“20时-24时限时秒杀”。

战国时,各处出现定期集市:一日一集,五日一集,或十天半月一集不等。这又蛮像“双十一”雏形的。

需要留意的是,到了秦汉,长安、洛阳、邯郸乃至我们岭南的番禺,都是著名的贸易都会。这句有名的话建议熟读:“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史记·货殖列传》)

有意思的还有“市井”一词。《我国古代的集市》中写道,“当时城市中的市场都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之所以把集市称‘市井’,《风俗通》道出了个中原因:‘市亦谓之市井,言人至市有所鬻卖者,当于井上洗濯,令香洁,然后到市也。或曰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而市,故云也。’”汉代的市井和住宅区严格分开。

唐宋时商贸发达,不必多言,值得一提的是从周朝“晚市”发展而来的夜市。唐之前的交易很多时候集中在“坊井”,且有“宵禁”,但中晚唐以来,夜间经济兴起。王建(767-830)曾有《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现在读来,场景就像身边所见。

随着历史的行进,可以“集中买买买”的场所越来越多,它们不仅被安排在城市,还走向千乡万镇——

“唐宋年间,我国集市的形式一改以往由官府直接控制、严重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城市市场的单一形式,逐渐在州县所在地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形成越来越多的贸易形式。集市的名称也显得五花八门。”(张演生《我国古代的集市》)

南方人常说的“趁墟”,或能在此找到源流。《五杂俎》里写道:“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疟也,言间日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谓之‘赶集’。岭南谓之‘趁虚’。而岭南多妇人为市,又一奇也。”

也就是说,当时南方买买买的,以女性居多。如今,可不管天南海北都如此了。

并且,像今天这样的“美妆专场”“家居专场”“保健专场”等形式也崭露头角,这种专门性集市,成为民俗、特产乃至当地文化的风向标。

记者此前采访曾了解到,“十二月市”,就是宋代产生于成都的古工商业品牌。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十二月市商脉源于古蜀蚕丛时代,盛于汉唐,到宋代形成为十二月皆有不同西部土特产为品牌标识的繁华市场,遍及于成都东西南北各市,以城东大慈寺解玉溪的东市和夜市为最。

而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广州花市了。

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百货店

《货郎图》卷,南宋,李嵩作,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70.4厘米。故宫藏。

本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另有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一首。

故宫博物院的说明如下:

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地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延伸

广州花市,在花墟基础上发展而来

住在广州,每年春节之时,怎能不去逛花街?广州花市,又叫迎春花市、除夕花市,至少已有700年历史。胡志军曾在《广州花市沿革考》中,探讨了除夕花市的起源。广州除夕花市是在花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花墟-花市-夜花市-除夕花市。

文中说道:“广州种花历史悠久。据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嵇含《南方草木状》所引汉初陆贾《南越行纪》记述,在当时南越境内已经是百花生长之地,而且有特别芳香的素馨花和茉莉花‘自别国移至’;妇女已经用花作装饰品,‘彩线穿花心,以为首饰’。由于人们爱花和善于栽花,于是就出现买卖花卉的花墟。据说唐末南汉时,广州近郊已出现卖花的花墟。如:既是产区又是销区、就地成市的河南瑶头、庄头和后期的花地(花埭)。”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买戴“素馨花”了。广州的花市始于何时?

文中援引了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著的《岭外代答》,说广州地区盛产素馨花,花开时“一枝二文,人竞买戴”。文中说,“黄璞花市诗曰”,“争居奇货微输外,谁占阳春袭断先”。明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花,而无别花”,当时“城内外买者万家,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花若量珠”。

“夜间买卖的记载出现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福泰所订《番禺县志》卷五墟市条云:‘花市在藩署前,灯月交辉,花香袭人,炎歊夜尤称丽景。’指暑天卖素馨、茉莉的夜花市。藩署即今财厅前,旧称双门底。花地的大策花市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每晚十二时开市,一直卖花到天明。最旺春节到元宵。这些都是夜花市,不是除夕花市。”

《广州花市沿革考》最后提到:“除夕花市最早见于文献的则是光绪中《羊城竹枝词》,冯向华有句云:‘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岁华。除夕案头齐供养,春风吹暖到人间。’”说的是除夕买花。可见除夕花市在光绪年间已形成。

广州好,花市百花开。除夕东风花共醉,芬芳盈掬絮春回。曙色破天来。现在妇孺皆知的广州花市,来自花墟,来自集市。

千百年来,“赶集”的地点和形式都有一日千里的变化,而其中蕴含的内核——繁荣、分享和互利——始终未变。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的题目吧,那么,“双十一”都来了,岁末花市还会遥远吗?

【本文参考资料】

伏羲、姬昌、孔子《周易》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谢肇淛《五杂俎》

张演生《我国古代的集市》

胡志军《广州花市沿革考》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广州市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山东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山东热线 shd.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